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和2022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在两轮“双一流”评选中均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始终厚植“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自1955年建校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并设有研究生院。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

学校现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27000余名,正式注册的非全日制学生50000余名。

北京邮电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科技兴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开放办校战略、文化铸校战略、依法治校战略、和谐荣校战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事业型思维,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综合改革。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北京邮电大学在“团结 勤奋 严谨 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的校训和“崇尚奉献 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的引领下,正朝着建成信息科技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阔步前进。


学校以“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五个“111”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个,有11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科涵盖了理、工、文、法、经济、管理、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学科架构。

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被评为A+学科。

2017年,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学校“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一流学科群涵盖学校大部分的本科招生专业。

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目前,学校已有1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全校近55%的本科学生;共2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全校超过70%的本科学生。

2019年,学校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治理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021年,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工程”。目前,学校拥有着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学校教职工总数2592人,其中专任教师1715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教师1009人、外籍教师100余人。高层次人才队伍中,院士(含双聘院士、外籍院士)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1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0余人。学校教师团队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培养信息科技领域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