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3个学院(直属系)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2年,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共6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3%。共有两院院士32人(含双聘18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9人、特岗学者2人、青年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8人、青年拔尖人才1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学校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获第六、第七、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4门课程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学校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59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2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的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和48个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在对台交流方面,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2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4个博士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33个国家和地区。

面向新百年,厦门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领航,在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全力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建成具有厦大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到2035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即到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跃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以上数据截至2022年4月6日)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 A 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在2020年“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上位列第12位。建校以来,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学校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厦门大学科研实力雄厚。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立项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1名;在反映高校科研实力的国际指标—自然指数最好成绩排名内地高校第9名、全球第54名。

厦门大学学科体系完备。学校有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全国高校排名第7名。其中化学、材料科学进入全球1‰。2017年,5个学科(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进入双一流A类。海洋科学、化学、工商管理、法学等7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10%,14个一级学科进入10%-20%。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筑学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教育评估,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医学认证。2021年学校新设审计学、储能科学与工程、化学测量学与技术、基础医学4个本科专业。

厦门大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学校制定实施《厦门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和卓越法治人才教育计划以及国际化专业建设计划,全面放开转专业,推进本研课程互开互选,通过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支持学生根据禀赋、志趣、能力、规划等自主选择成长路径。厦门大学是全国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质量保障”典型案例的高校,形成了向世界推广的“厦大模式”。

厦门大学人才培养特色鲜明。通过实行书院制、三个全面放开、主辅修并轨、三个计划,致力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1.两个特色书院

书院制实行书院式住宿安排,配置全方位导师,开展教育和跨学科培养。

博伊特勒书院,以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先生的名字命名,每年面向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药学院及公共卫生学院本科新生招生。

香山书院,由环境与生态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能源学院的本科生组成。

2.三个全面放开

全面放开转专业,放开选课、选教师,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跨学科、跨专业、跨层次修读课程,自主编制个性化课表。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可根据学校转专业招生计划,结合自身情况,申请转专业。全面放开转专业,除另有规定外(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章程明确不予转专业除外),各学院均接受转专业学生,符合转入学院的要求即可申请转专业。

3.主辅修并轨

学校推进本研一体化:学校鼓励优秀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允许特别拔尖优秀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学生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他教学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的学位和毕业证书的前提下,可获得辅修专业的学位或辅修专业证书。

4.三个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从2010年起,厦门大学成为国家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20所大学之一。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优秀学生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截止目前,我校共有化学、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跻身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卓越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厦门大学法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学等9个工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国际化专业建设计划。厦门大学选择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财政学、新闻学、法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海洋科学、外文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一专多能)和外国语言文学+会计/财务管理等优势学科,探索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逐步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教学。其中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商务、财政学国际化项目由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共同承担教学和培养任务,采用全英文授课;学生从录取的经济学院新生中进行选拔,在学期间有更多机会到国外知名高校交流。


厦门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也有初露锋芒的青年专家。这支队伍是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主力军,也是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4%(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330人、占85.4%。厦门大学共有两院院士21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高端引领、协调发展、人尽其才的工作原则,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创新人事师资工作体制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厦门大学热忱欢迎四海英才加盟!

(2020年9月30日)


相关阅读